再生资源火炉(资源再生设备)

2022-10-25 15:17:14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再生资源火炉(资源再生设备)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再生资源火炉(资源再生设备)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

最近很多人关心再生资源火炉(资源再生设备)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再生资源火炉(资源再生设备)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废纸变包装盒

建筑垃圾变铺道砖

越来越多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改变了大家的衣食住行

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些新技术、新材料在西咸新区

变废为宝

改变生活的故事吧

回收利用,环保带来新商机

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产品包装造成的环境污染为城市治理带来极大压力。

11月20日7时30分,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西安惠宁纸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宁纸业)一派繁忙。院子里,铲车正在把运输车上从废纸打包站等地方运来的废纸铲到碎浆机里。

“这些废纸一般都是从居民小区、综合超市、农贸市场等地方,经过承包商、小商贩的收集,送到各类垃圾中转站,最后一站就是我们这儿。你看,这是刚送来的货,经过碎纸、筛选、制浆、造纸4个主要环节9道工序,最快只需3个多小时,就变成高强瓦楞纸,这是制造各类包装盒的原材料。”通过惠宁纸业董事长吴会芳的讲解,我们了解到一张纸的“生命历程”。惠宁纸业5万吨的生产线,每天能消耗150吨废纸,生产高强瓦楞纸120多吨。

在吴会芳看来,最大限度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是环保产业发展的方向。为了打破造纸厂高污染的“魔咒”,惠宁纸业经过两次技术改革,在2008年初步实现生产过程废水零污染排放,被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授予全国零排放示范企业称号。

今年8月,吴会芳又和距离公司1.5公里远的垃圾发电厂达成资源综合利用协议,打算建立废纸综合利用产业基地。“一吨固体废弃物大约能产一吨蒸汽,一吨蒸汽能发电300千瓦时。这样一年能消化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36万吨废纸,更加节能环保。”

吴会芳坚定地认为,环保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城市要美丽,垃圾处理不好是大问题。我们都应该为生活环境更美好尽一份力。”

而距离不远处的陕西汉秦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秦再生公司),则能实现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12月5日,在汉秦再生公司的制砖车间里,只见数排刚压制成型的生态透水砖正在自然养护,28天后,这批产品就能出货了。公司总工程师曹永杰说:“公司生产的所有砖制品全都是用建筑垃圾制作而成的,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在汉秦再生公司的中央控制室,一块大屏幕上12个实时画面完整地呈现了建筑垃圾处理的整个流程。“通过给料、破碎、筛分、除铁、除杂和污水处理系统等环节,建筑垃圾会形成多种不同尺寸的再生骨料。”曹永杰说,“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粉碎后,可以做天然砂石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还可以用于制作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

汉秦再生公司的这条建筑垃圾资源化生产线,一年能处理100万吨垃圾、生产95万吨再生骨料、10万立方米再生砖制品,节约砂石开采100万吨,提高了建材行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大幅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真正意义上达到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

曹永杰还关注到,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真正实现“吃干榨净”。他说:“例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材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

助力转化,科技走向大市场

中深层无干扰地热能供热作为新型供热技术,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治污减霾成效显著,为破解北方城市清洁供热难题提供了“西咸探索”。

12月7日,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创新港能源工程项目负责人钮济超正在创新港3号能源站查看机器运行情况。

为能源站源源不断提供能量的秘密在于中深层无干扰地热能换热孔。从井口朝里看,地面上有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小孔。工人通过钻机向地下约2500米深处钻孔,在钻孔中安装封闭的金属套管换热器,通过换热介质导出地下热能。钮济超形象地解释说:“如果说,我们把地球比作一个大火炉的话,就相当于在这个大火炉中插入了一根金属导管,通过不停的介质循环,把这个火炉中源源不断的热量通过金属导管导出,最后,通过地面热泵机组、输配系统向地面建筑物供热。”

一个换热孔可满足约1.5万平方米建筑供暖需求,比传统浅层地源热泵技术节约30%以上。整个创新港共有91个换热孔,分布在6座分布式地下能源站周围,覆盖创新港科教板块159万平方米的每一处。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西咸新区广泛推广,供热覆盖面积达650万平方米。

中深层无干扰地热能供热具有不可比拟的生态优势。经测算,在4个月的采暖季中,2000万平方米建筑采用中深层无干扰地热能供热,与燃煤锅炉相比,可替代标煤32万吨,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5088吨,相当于种植712万棵树的全年生态补偿量。

越来越多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一个比1元硬币稍微大点的小盒子,连接手机后,可以使人们即时了解环境中的辐射量。这个智能辐射检测仪源自西北工业大学研发的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碲锌镉晶体的民用产业化。

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陕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6年,拥有29项专利,专利覆盖产品的所有工艺关键点,具有100%的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国内唯一、全球仅有的3家可以独立生产探测器级碲锌镉晶体材料的厂商之一。

陕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科研项目部部长汤三奇说:“利用碲锌镉独特的物理性能,我们攻克推进环境质量遥感遥测系统、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自动控制、饮用水源污染物痕量与超痕量检测、便携式污染分析检测仪器等环保监测设备产业化,扩大这种新材料在环保产业领域中的应用,更好地服务生活。”

在西咸新区活跃着一大批这样的环境友好型企业,围绕工业、建筑等领域需求,推动工业节能、环境污染治理技术、装备与服务创新,强化资源综合利用,推动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发展。预计到2020年年底,产业营收达到50亿元,2025年达到100亿元。

西咸新区作为我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在实践探索中,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先进制造业装备研制与产业化应用,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为城市高品质发展打好绿色基底,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侯燕妮)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