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保百科带来2021年国务院大督查综述之三深化“放管服”改革 便民利企更高效,如果您想了解2021年国务院大督查综述之三深化“放管服”改革 便民利企更高效,请往下看。
“放管服”改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近年来,各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职能。这项改革落地成效如何?还有哪些地方亟待改进提升?国务院16个督查组奔赴多个省份,查看实情、聚焦问题,力促改革进一步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
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政简易行,政繁难办。督查发现,在实践中,有关部门主动破解堵点、难点,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降低市场主体负担,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准入更便捷。督查组了解到,在宁夏,各级行政审批部门打破过去独立设置审批窗口的模式,再造审批流程。今年上半年,银川市新登记企业11304户,占全区登记企业总数的63.8%。在天津,通过试点推行“一企一证”综合改革,将行业准营涉及的多个单项许可审批由串联变为并联,实现“一证”覆盖企业全部经营内容。
退出更顺畅。第三督查组在河北了解到,今年3月起全省开展试点,进一步便利未开业和无债权债务企业退出,目前已实现简易注销5.35万户,同比增长71.3%。7月以来,对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推行“分类注销、一网服务、提前预检、同步办结”,进一步推进注销便利化,有效促进市场新陈代谢。
一个工程建设项目多久能开工?“拍地当天就能拿到施工手续!”吉林省长春至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告诉第七督查组,公司获得土地的同时,在长春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提交工程建设项目报审材料,当天即获得立项批复,并领到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工程规划和建设工程施工等3个许可证,实现了“拿地即开工”。
督查组了解到,吉林省采用“全省统筹、省建市用”模式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立项到竣工验收审批时间大幅度压缩。通过探索和完善“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累计为企业节省资金近千万元。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督查中也发现,有的部门之间信息壁垒尚未完全打通,“信息孤岛”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在个别地方,存在增设行政许可程序、变相抬高准入门槛、行业协会违规收费等现象,亟须清理整治,为企业释放更广阔的市场化发展空间。
转变职能,强化事中事后管理,提升政府监管效能
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特许药械保税仓,药械可批量审批入仓,再分批核销出仓,特许药械审批时限由27天压缩至3天。
如何确保放而不乱、管而有序?“我们创建了国内唯一未上市药械全流程追溯平台,通过与药监、卫健、海关等多部门联合协作,打通了特许药械进口全链条通道。”先行区管理局副局长符祝向督查组介绍,目前先行区可使用的创新药械达160余种,抗肿瘤新药、罕见病药品类也实现从0到100的重大突破。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放管结合,考验行政职权运行的规范化水平。在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去年6月起推行了窗口人员绩效考核新办法,设定“有效工作时长”,鼓励窗口人员刚上班和临下班时段积极办理业务。同时,从前台窗口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后台组,专门处理前台移交的各种疑难、繁重和“一号多事”业务。督查组认为,这一设置既鼓励窗口提高办件速度,又保证工作质量,实现了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减权不等于减监管。督查组发现,多地明确市场监管领域改革事项清单,对改革举措和事中事后监管措施作了细化规定。第十督查组了解到,山东常态化落实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对清单内企业尽可能通过非现场执法方式展开监管。当地创新建立黄牌提醒机制,避免正面清单企业“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在1个自然年内,企业累积黄牌2张便会被移出正面清单。目前,全省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达6938家,居全国前列。
督查组在走访中发现,提升政府监管效能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强制消费、“黄牛”、垄断经营等现象仍未杜绝。有的地方基层稽核力量有限,异地就医医保基金监管等方面有难度。督查组建议,进一步完善全过程、全链条监管体系,坚决守住质量和安全底线,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创新服务,提高政务办事效率,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
“再也不用来回奔波了!”巴德玛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卫生院的一名财务人员,过去,他每月都要到税务局申报社保费,遇到特殊业务还需往返近600公里,到巴彦浩特办理社保核定和申报缴费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