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保百科带来中国消费者金融素养不断提高,如果您想了解中国消费者金融素养不断提高,请往下看。
信用知识、保险知识、贷款知识、存款保险知识,普通居民懂的越来越多——
中国消费者金融素养不断提高
理财和基金分不清?看不懂信用卡条款?买保险全凭推荐?这类金融知识缺乏甚至由此引发纠纷的情形正不断减少。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增加,中国消费者的金融需求在增强,金融素养也不断提高。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为66.81,比2019年显著提高2.04,居民在金融态度上表现较好,金融技能明显改善。
知识更丰富,技能在增强
消费者金融素养的变化,银行工作人员的感受最明显。
“客户对金融知识的掌握越来越全面、专业。”工商银行个人客户经理冀彦如在工作中发现,现在,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时普遍会提前做功课,对相关政策的关注度也在提高。“比如,客户不会简单地认为银行储蓄没有风险,开始意识到存款保险保护的重要性。再比如,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会考虑不同产品的投资方向、风险等情况,而不是只盯着收益率。”
央行《报告》从多方面展现出消费者的这种积极变化。
金融知识更丰富了——与2019年相比,金融消费者在信用知识、保险知识、贷款知识、存款保险知识、年化收益率计算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其中,85.15%的受访者知道严重不良信用记录会对自己申请贷款产生负面影响;对退保犹豫期认识比较到位,71.03%的受访者知道无条件退保相关规定;多数受访者(68.62%)对贷款期限与月还款金额及利息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解。
金融行为显著改善——以信用卡为例,与2019年相比,金融消费者信用卡还款行为明显改善,全额还款的比例提高了8.2个百分点,最低还款额或还款能力不足的比例下降了2.81个百分点。同时,消费者阅读合同习惯有明显改善,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的比例增加了12.31个百分点。“现在我们银行碰到的信用卡还款逾期现象越来越少。随着金融知识的不断普及,客户也开始关注信用卡还款的及时性与自身征信记录之间的关系。”冀彦如说。
金融态度有所提升——《报告》指出,中国金融消费者对负债消费普遍持谨慎的态度,仅有23.57%在购置大件商品时会考虑用足贷款额度。近九成受访者认可金融教育的重要性,且多数人认为针对青少年金融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学校课程教育。
金融技能更强了——整体来看,中国消费者在日常收支管理方面表现良好,大多数处于收支盈余或平衡状态。在应急储蓄方面优势明显,78.41%的受访者可以应对相当于3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在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金融产品或服务信息的群体中,受访者大多能够意识到要通过资质来辨别金融营销宣传,71.15%的受访者认为要通过查看金融牌照来辨别,53.57%认为要通过金融营销人员的资质来辨别。在有阅读合同习惯的群体中,八成以上受访者能够理解金融产品合同的关键性条款。在金融消费纠纷处理方面,受访者基本能够选择正确的投诉渠道。
在全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消费者金融素养提升的背后,既有金融业快速发展、加强宣传普及的因素,也是消费者主动了解、学习金融知识的结果。与2019年相比,消费者认为金融教育非常重要的比例提高了14.04个百分点,认为金融教育不重要的比例则下降近10个百分点。
近两年,在大中城市,各类线上线下的理财培训受到欢迎。北京市民赵女士最近花8000元报了线上理财培训班,通过25节视频课学习基本理财知识,包括家庭资产配置、股票投资方法、现金管理方法等。“我工作20年了,银行存款有一些,但对理财一知半解,就想报个班学习一下,提升一下‘财商’。如果理财能做好,相当于给自己赚点零花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锡军分析:“中国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金融服务对消费者来说越来越重要。有了金融方面的需求,消费者自然会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此外,随着技术进步,新的金融服务形态不断产生,这也需要消费者不断提升自身金融素养。”
中国消费者金融素养在全球是什么样的水平?《报告》显示,从国际比较看,中国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水平综合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G20 国家中排名较好。
其中,在金融知识方面,中国消费者在利率计算方面优势明显,在投资分散化原理及风险收益关系的理解上存在不足。在金融行为方面,中国消费者在日常收支管理和按时还款方面表现突出,但在购买保险产品方面较为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