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上海固废治理模式初显成效

2021-09-13 09:58:00
导读今天,环保百科带来上海固废治理模式初显成效,如果您想了解上海固废治理模式初显成效,请往下看。贯彻落实新《固废法》,全方位

今天,环保百科带来上海固废治理模式初显成效,如果您想了解上海固废治理模式初显成效,请往下看。

贯彻落实新《固废法》,全方位构建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体系
上海固废治理模式初显成效
垃圾分类迈向2.0版,工业废酸变为宝,医废收运增效能

距离市中心城东南约70公里的东海之滨,老港基地正改变着人们对它的刻板印象——这个“消化”全上海70%垃圾的地方,竟然也是绿荫环绕的生态保护展示窗口。

走进北新泾街道新泾六村,这里已实现“湿垃圾不出小区”。家住12号楼的侯阿姨把湿垃圾投送到小区垃圾箱房,经智能设备处置后,集中处理的湿垃圾4小时后变成有机肥。侯阿姨时常拿些肥料回家养花。

来到世纪联华鲁班店,限塑令正严格执行,柜台上贴心地准备了“上货用剩下的小纸箱”等简单包装供顾客使用。

入住上海的酒店、宾馆,一些客户可能会有些不习惯,因为客房里不再主动提供“六小件”等一次性日用品了。

这些工厂、小区、超市、田野间的变化,是4个月来记者跟随市人大执法检查所亲见的画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新《固废法》)施行一年,本市的落实情况,于此可见一斑。

记者了解到,这一年多来,上海以新《固废法》为准绳,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为出发点,全方位构建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体系。目前,上海各类固体废物收运处置体系已基本完善,全过程管理体系已基本构建,形成了符合上海特点的固体废物治理模式。

垃圾分类纳入“一网统管”

垃圾桶快要满了,终端立马报警;谁乱扔了垃圾,10秒内处理信息就发来了。福元小区垃圾分类纳入了“一网统管”。小区有两个特殊的“探头”,一个在垃圾箱房里头,一个连接着智能终端控制系统室。系统室墙上的大屏幕显示着垃圾箱房“即时状态”。一有情况,保洁员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置。

自《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垃圾分类新时尚正奋力迈向2.0版。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一网统管”的数字化转型。在住建部每季度对全国46个试点城市垃圾分类考核排名中,上海始终保持第一。居住区和单位分类达标率双双达到95%。

位于虹桥路上的虹储小区,是2.0版的另一个样本。小区所在的虹桥街道研发了上海首家街镇级的垃圾分类“一网统管”专页模块。“居民投放干、湿垃圾后,后台会自动统计投放重量换算积分等。垃圾在哪里,清运车在哪里,大屏幕上一目了然。”虹储小区居委干部告诉记者,“一网统管”下的垃圾分类是通过“人工+智能”模式,依托政务微信系统,做到垃圾分类的“巡查—整改—核查”全过程管控,精确到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位工作人员。

前端,各大社区正如火如荼推进垃圾分类2.0版;末端,同样经历着一场变革。在老港基地,人大代表们眼前一亮。曾经,这里垃圾遍地、臭味熏天、蚊蝇成片;如今,老港已重获新生,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生态环保基地: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6条湿垃圾处理线“火力全开”;拔地而起的再生建材中心,建筑垃圾在此“变身”后每天可产出数万块免烧砖;在建设生态防护林的基础上,精心打造了“老港生态苑”……

循环利用变工业废酸为宝

上海是集成电路产业的一大高地,重点企业超过600家,从业人员约20万人。随着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废酸环境无害化处置成为一大突出问题。

为提升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上海创建了一种废酸定向资源化再利用新模式。7家单位将集成电路的废硫酸交由上海澎博钛白粉有限公司点对点利用。据悉,自试点以来,累计使用废酸27231吨,节约原材料98%浓硫酸约16672吨。

“这种模式将集成电路制造产生的废硫酸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危险废物出路难、处置费高等难题,同时也提升了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崔明华说,这种新模式延长了产业链,符合循环经济产业需求。

资源化利用体现在上海各个领域。目前本市正推进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处理体系建设,全市废旧“四机一脑”年拆解处理能力达445.12万台;玻璃和泡沫塑料也已基本实现本地回收制成原材料。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还出了圈,在更大的场域实现循环再利用。今年5月27日,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人民政府签署《长三角区域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全面推动固体废物跨区域联防联治和利用处置设施互补共享。

打通医废收运“最后一公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