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百科今天分享生物多样性社会组织研讨会马勇带来绿会经验,大家是否对生物多样性社会组织研讨会马勇带来绿会经验感兴趣呢。
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将在中国召开,为助力COP15成功举办,2019年3月19日,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同欧洲环保协会举行“生物多样性社会组织研讨会”,邀请企业和非政府组织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绿发会副秘书长马勇受邀参加此次会议,分享绿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做工作,为推动国内生物多样性事业发展提出建议。现将马勇在会上的发言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非常荣幸参加此次会议,我们基金会的名称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基金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我们的核心工作之一,我是基金会副秘书长马勇。我想结合我们开展的工作跟大家报告一下我们在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对明年COP15的一些期待。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谈。
第一,关注意识提升。从2011-2020《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来讲,首先就是要把生物多样性纳入主流。但是现在来看,距离实现这一目标还有一些差距。我们在地方开发建设过程中,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视为优先项的非常少。我们在四川有一个案例,一家水电公司在做开发的时候将淹没世界上唯一幸存的整片五小叶槭,非常珍贵。我们向这家企业发函、游说,可是人家不听,执意要将工程进行下去。无奈之下,为保护这片珍贵的植物种群,我们对这家企业提起了环境公益诉讼。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大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还是比较漠视。因此在这一方面我们特别强调宣传、教育、倡导和培训。我们还专门编写《领导干部生物多样性保护读本》,因为在我们的这种体制下,主要领导的观念变了,对我们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特别有意义。我们还依靠志愿者来帮我们做一些宣传教育工作。
第二,推进信息公开。实际上,我们传统的污染环境这一块的信息公开做的不错,但是涉及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块的信息公开做的非常不够。今天下午我们在北京东城区有一个案件,我们起诉了广西林业厅和国家林草局。这个行政诉讼就是因为穿山甲保护的信息公开问题而提起的。从这个案件就看出,我们信息公开,尤其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信息公开还是做得非常差。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保护的基础就来自知情权,我们都不知道我们的现状是怎样的,现在破坏的情况是怎样的,就没法有效地实施保护工作。
第三,开展科研交流活动。在这一方面,我们秘书长可以说是身先士卒,他最近在世界各个国家参加各种会议,包括联合国的会议。前一阶段,我们在保护穿山甲的工作当中发现穿山甲的科研是非常重要的。从实践看,穿山甲的繁殖和繁育非常之难,在内地几乎没有成功的。所以我们与西交利物浦大学共同成立穿山甲保护中心,我们希望通过汇集全世界优秀的科学家,能使我们在极个别的濒危物种的保护方面有一个极大的进展。
第四,机制创新。刚刚方秘书长也提到,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有专门的体制机制设置安排,特别是成立了各种类型的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于社会组织,该怎么与这种体制相融合补位,我们在实践工作中探讨出两种机制,一种是推进“中华保护地”体系。“中华保护地”体系以物种和栖息地保护,关注栖息地完整相统一的保护。现在很多保护区的设置是割裂的,老虎它不是就在那一个保护区不跑出去了。中华保护地体系就是关注这个物种,以它为核心,关注保护区连片、系统无割裂的保护。现在我们“中华保护地”已成立了113个。另外我们还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目前有41个,对一些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得好的典型代表,联合他们利用所在地的各种资源做好保护。
第五,法制保障。我们所有之前的宣传倡导,包括我们的科研,最终能保障这些工作实施开展就要靠法律保护。但从现在看,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法律还是乏善可陈。我们只有一部法律,叫《野生动物保护法》,当然大的环保法我们不说,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就只有这部法律,有关植物保护的仅是条例。所以在去年和前年,我们一直在推进,能不能我们国家搞一个生物多样性保护法,现在好多国家都有这个法,包括法国巴西等。这项工作我们每年也是通过两会的委员和代表来给我们提交建议。同时为了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些工作,我们在司法保护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通过环境公益诉讼。我们为了保护穿山甲,在广西提起了首例穿山甲诉讼;刚才讲了五小叶槭,我们在四川提起诉讼;为了保护湿地,我们在天津提起了公益诉讼,等等。
实际上,我们是综合性地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社会组织功能发挥,能够给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贡献一份力量,形成合力,体现我们的补位作用。当然我们也积极地期待明年申请边会,参加主题峰会等等,和其他的兄弟组织一块借这个机会扎实推进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因为既然我们把世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大会请到中国来开,我们就需要借势发力,在明年,把我们整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推向新的台阶,谢谢。
(编辑;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