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用废旧家电做奥运奖牌,日本的垃圾回收有多疯狂?

2019-03-19 23:05:32
导读环保百科今天分享用废旧家电做奥运奖牌,日本的垃圾回收有多疯狂?,大家是否对用废旧家电做奥运奖牌,日本的垃圾回收有多疯狂?

环保百科今天分享用废旧家电做奥运奖牌,日本的垃圾回收有多疯狂?,大家是否对用废旧家电做奥运奖牌,日本的垃圾回收有多疯狂?感兴趣呢。

自2013年东京成为2020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以来,网友便开启了对于东京奥运计划的一系列吐槽:东京奥运新徽标太老气,还涉嫌抄袭;主场馆大而无当,甚至有可能破坏明治神宫等历史景观;奥运期间预计招募8万志愿者,却不提供交通住宿一日三餐……

1.jpg

在日本东京都港区资源垃圾处理中心,工作人员在整理旧报纸。(新华社记者季春鹏/图)

2016年11月,东京奥组委又提出一项堪称“脑洞清奇”的计划,通过回收废旧小型家电,从中提炼金属,锻造奖牌。计划尚未开始执行,便遭到了大众的嘲讽,“异想天开”“政府无厘头”等评价不绝于耳。今年3月31日,便是小型家电回收的最后一天,东京奥组委能否攒够炼制奖牌所需的金属,即将揭晓答案。

什么是“都市矿山”

根据东京奥组委的统计数据,2020年东京奥运会预计颁发奖牌近5000枚,金、银、铜各1666枚。根据规定,奖牌直径必须达60毫米或以上,厚度不少于3毫米。日本为此需准备约30千克金、4100千克银、2700千克铜作为原材料。

对于资源缺乏的岛国而言,这并非易事。为此,东京奥组委提出“利用都市矿山制作大家的奖牌”计划(下称“大家的奖牌”计划),呼吁国民捐出废弃小型家电,从中提炼金属,替代传统的矿产开采方式。这是奥运史上首例尝试。

2.jpg

2月12日,日本东京的奥运运动员村在建设中。(新华社记者杜潇逸/图)

“都市矿山”这一概念,由东北大学选矿制炼研究所教授南条道夫于1988年提出。我们日常使用的电子产品中,包含多种金属元素,通过提炼、加工,能得到比通过天然开采更优质的金属。单是一部手机,就是一座小矿丘。手机的连接器里含有铜、镍、金,电阻中则包含铁、银、镍、铜、锌等元素,在半导体元件中有金、银、硅、锡、铜,其它零部件中,还有不同种类的金属元素。1吨手机(约1万台),能提炼再生约280克金。而在自然金矿中开采1吨金矿石,只能提取约5克金。

根据日本环境省统计,每年日本人废弃的小型家电重量高达约65万吨,其中大约含有价值844亿日元(约50亿人民币)的有用金属。家家户户的累积,构建出一座庞大的都市矿山,当中可提炼出约6800吨金,与世界埋藏量4.2万吨的16%相当。银则有6万吨,大约为世界埋藏量的23%,此外,都市矿山中还有多种超过世界埋藏量10%的金属。拥有这座都市矿山,日本能从资源小国变身资源大国,铜数量排名世界第二,白金、钽等金属资源数量则名列世界第三。

但“都市矿山”这个概念提出之后,长期以来并不为大众熟知,直到“大家的奖牌”计划出炉,人们才略知一二。起初,人们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认为以这种方式凑够奥运奖牌所需的金属是天方夜谭。还有人吐槽政府抠门,在做奥运奖牌这件事上也一心想着省钱。

开发都市矿山的难度并不比开采矿山简单。废旧家电被回收后,需要运输到专门的处理场,进行分类、解体、金属元素分离,才可提炼出所需元素进行再生、制造。再生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分离出来的有害元素如铅等,则要专门处理,防止流出,以免给环境带来污染及对人体产生危害。这项计划对于技术水平和器械设施都有极高的要求,同时也意味着高昂的开发投入与薪酬成本。

既然如此,为什么日本政府对于“大家的奖牌”计划仍然如此执着?

事实上,日本在2013年4月便推出了《小型家电回收法》,呼吁国民将废旧的小型家电捐出再造。法律出台同年,环境省在回收的家电中提炼出7512吨有用金属,2015年,这一数字增加至29970吨。但这只是都市矿山的微小一角。通过都市矿山对资源进行循环再用,可以避免砍伐森林,污染地下水源,减少对自然的破坏。日本政府希望借奥运会这一契机,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构建之中。

为此,项目设计者推出了多种小型家电回收方式。回收箱遍布全日本的三千多家邮局及学校、超市等指定据点。对于体积较大的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电饭煲等电器,除了一部分离岛以外,均配套上门收件服务。

回收的小型家电共有28个品目,官网上针对最常用、又最易被废弃的几种家电,给出了这样的介绍:

“收音机:以前夜里经常听,现在它却长眠于壁橱的纸箱中。”

“数码相机:按下on后也毫无反应,这样的相机谁都有一个吧。但是,它在哪里呢?”

“手机:换新款时旧的就这样被放在一边,到底什么时候处理呢?”

“游戏机:以前那么心心念念的玩意,现在却成了摆设的回忆。”

“USB:坏了后再也不能用,那么留着也没有意义了吧。”

……

寥寥数语,描绘出一幅大概所有人都曾经历或正在经历的生活场景。通过“大家的奖牌”计划,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日本有一概念,称为“惜物”,讲究珍惜呵护日常之物,不随意丢弃东西。但对于那些废旧不用的物品,留下并不是它们最好的归宿,给它们找到再生之路,为它们重新赋予价值,反而更符合“惜物”的本质。

人们翻出自己的旧手机走上街头,学生们则找出被遗忘在角落里的旧游戏机和电子辞典。柔道运动员羽贺龙之介、游泳运动员山田拓朗等也捐出自己的旧手机。在2017年残奥会等国际盛事中,国外的运动员选手也被邀请参与计划,捐出搁置的废旧小型家电。

根据项目官网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10月,通过回收小型家电再生的金的数量已达28.4千克,为制造奥运奖牌所需数量的93.7%,银有3500千克,达目标量的85.4%,铜的数量在2018年6月已经达成目标。原本被认为超出脑洞之计划,正在一步一步靠近现实。

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则说:“每当想到未来的奥运奖牌有一部分是由自己的手机做成的,就对奥运会和残奥会更加期待了!”正如计划名称,这是大家的奖牌,这也是大家的奥运会,国际盛事以一种新的方式,与每一个人产生连接。

疯狂的垃圾回收

3.jpg

东京奥组委正在回收废旧家电,制作奥运金牌。(视觉中国/图)

“大家的奖牌”计划得以顺利推进,其实建立在日本近50年的垃圾整治历史之上。

二战后,日本百废待兴,垃圾丛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经济高速增长期,大量制造、大量浪费、大量废弃,制造业的发展给日本带来了更多垃圾。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则谈不上有任何垃圾处理意识。包装袋、塑料瓶、食物残渣,漂浮在河道上,河水表面凝出一层油脂,发出阵阵腥臭。哪怕东京在1964年举办奥运会,场面依旧惨不忍睹。根据记者池上彰的回忆,“从青山通到渋谷,只要有风吹过,就能看到垃圾飞舞。”

为了解救垃圾围城,同时也苦于资源短缺,日本政府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致力于环境保护与垃圾回收,不仅加大相关技术及系统的研发和投入,还着眼于推动每一个人的清洁意识。

立法,是第一步。1970年,日本颁布《废弃物处理法》,至今已进行了六次修订。从80年代起,相继推出《容器包装回收法》《家电回收法》《食物回收法》《汽车回收法》等。

在法律的规范下,日本的垃圾回收越来越严苛。垃圾如何分类、如何包裹、不同种类的垃圾需要在什么时间投放,都有明确规定。假如在日常生活中违反垃圾投放相关法例,则要被处以30万~70万日元(约为人民币18000元~42000元)不等的罚款。

对于刚到日本的外国人来说,学习扔垃圾是第一堂课。日本的每个城市则有各自的垃圾回收准则,因此对于日本人而言,搬家后了解当地的倒垃圾规则是必修课。

以新潟县佐藤市为例,仅是垃圾种类,就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大件垃圾、资源垃圾、有害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七种。而在资源垃圾中,又分为废弃塑料、易拉罐和瓶子、纸张、干电池、小型家电等若干个选项。

为了便于垃圾管理员回收垃圾,不同种类的垃圾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与垃圾袋包裹。纸屑、木制品、布、皮革类及部分塑料制品等属于可燃垃圾,需放入可燃垃圾袋中。植物的枝干、碎木片等不易于放入垃圾袋,需贴上可燃垃圾处理券后单独放出来。倘若垃圾体积过大,如木制的儿童玩具等不能装入垃圾袋中,则归类为大件垃圾。至于蔬菜、鱼骨、肉末等含有水分的垃圾,最好尽量除去水分,将它们放到另外的小袋子中,以便回收堆肥,减少城市的垃圾处理压力。

其它种类的垃圾,均需要根据对应的方法和时间进行包裹、投放。至于废旧台式电脑、电视、冰箱等大件垃圾,还不能随意扔掉,需联系专门的机构回收或卖给二手家电店。假如实在想扔掉,则要到金融机构或邮局申请,倒贴一笔钱作为家电处理费用。

哪怕是长住某个区域的日本人,有时也难以忍受垃圾分类及回收的复杂程序。为此,基本每个城市都会建立专门的垃圾回收指导网站,还会向居民派发小册子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一些城市甚至还开发了相应的移动客户端。

新生代的日本人从小接受“垃圾教育”。从小学起,老师便开始为孩子们提供垃圾清理相关指引。喝完牛奶后,孩子们要学着在水桶里汲水清洗牛奶盒,然后把水倒干,放在通风透光处晾晒。次日,将牛奶盒剪开、折叠、压扁,叠放于固定位置。完成这一系列分解动作后,才算是结束了喝牛奶的过程。喝完瓶装饮料之后,则要用水简单冲洗瓶子,撕下瓶身包装,并将瓶盖取下,最后将塑料瓶踩扁后放进垃圾箱。

针对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学校会开设专门的垃圾研究课,追踪垃圾从产生到处理或再生的前世今生。每个人每天会产生哪些垃圾、如何分类垃圾、垃圾如何被运到垃圾场、之后的处理回收过程,都要学习。放学回家后,孩子们还要学习研究家里的垃圾,并试着去对它们进行分类,这是学校布置的课后作业。环保意识逐渐融入年青一代的血液中。

现在,街道干净、环境清洁已经成为日本印象。除了便利店及自动贩卖机旁有可供扔塑料瓶及玻璃瓶的垃圾桶,垃圾桶在日本街道上并不常见。这成为维持街道干净的一大妙招。把垃圾带回家再处理,成为日本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很多人都会随身携带垃圾袋。对于外国旅客而言,这也是初到日本最困扰的事情。

尽管已做到如此极致,日本人的垃圾分类回收意识仍需鞭策与刷新。因此,新法律陆续出台,推动大家积极进行垃圾回收的活动持续开展,“大家的奖牌”计划便是其中一个。毕竟,维持干净的环境需要长期的努力。垃圾回收这件事情,存在着无穷的可能性。

(编辑:逍遥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