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产品产品再生资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2023-07-08 14:17:25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自然产品产品再生资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自然产品产品再生资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最近很多人关心自然产品产品再生资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自然产品产品再生资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来源:第一财经

原标题:生态产品,如何能够创造经济价值?

生态资源是生产的重要投入要素,资源越稀缺,价格越高,长江经济带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已经到了生态资产越来越稀缺、生态产品的资本价值越能体现的时候。为此需要技术和制度转型,推进政府和企业的思维和理念转变,掌握好发展和保护的平衡点,在保护中寻求绿色发展的路径和生态产品增值路径,迫切需要建立生态产品机制实现机制。

生态产品,指维持自然环境和生态开敞功能要求,尤其是生态系统自我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水气等涵养和生命系统维护、灾害防护以及文化景观等功能而进行的与保护行为相关的一系列行为和产出,这样的产出,能否且如何能够创造经济价值?需要回答的问题是生态资源是否具有市场交换价值?生态产品的场景是怎样的?

生态资源是否具有市场交换价值

生态产品的最重要内涵在于自然资源。马克思指出,自然资源是财富形成的基础,必须通过人类劳动才能凝结为财富。与劳动价值论相对的是杰文斯、门格尔等提出西方边际效用论,资源环境的效用是由资源环境的稀缺性和有用性决定的,其效用随着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加剧而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又越来越稀缺,人类为维护与再生资源环境付出的劳动和消费代价越来越高。

留存较好的具有区域性影响的资源环境功能则会变得越来越值钱。基于区域性影响的资源环境功能产生的生态产品,则具有交换和贸易的可能。特别是随着许多环境问题的区域化和全球化,地球生命支持服务、资源生产、景观娱乐功能等不仅具有地域性,对周边乃至更大范围也具有重要的生态平衡功能,甚至具有全球意义。如生物多样性功能,具有为全人类保护地球物种的特殊价值,这些物种及遗传基因也蕴藏着很高的药用、化学用等原料价值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重要科学价值和经济交易价值,等等。

当然,生态产品的公益性、外溢性和市场外部性,价值的间接性和长效性,影响着生态产品定价和市场交易的实现。比如水资源,全民共享的公共资源,很难通过个人购买定价,只能以政府作为代言者,实现水权交易;生物多样性具有较大的外溢性,为更大区域范围提供生态服务,价值更难核算,市场机制在这两种类型上较难发挥充分作用。

好的环境、健康的生态,其改善和好转需要较长时间建设和维护,效果不是短期的热钱,其价值又是通过优质农产品、地产、旅游业等溢出收益间接体现的,这种生态增值又与其他定价交错在一起,很难凸显出来,使得生态产品的定价机制出现较大困难和不确定性。

生态产品的生产和交易场景

第一,生态资源直接创造财富。包括自然界现存的种子到动植物,“鱼米之乡”生产健康农副产品,历史文化遗存及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休闲养生产品,生态优良有助于提高产品价格;水权、碳权等交易和生态补偿等,使资源从无交易变有交易,资源越优质,价格越高。

第二,生态资源间接衍生价值。以生命健康为引力,优良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吸引有价值人才和高附加值产业,生态优势间接增加地产等其他产品价格,提升生态空间资产,潜力无限。

第三,生态优势创造生产价值。为提升生态资源和生态承载力开展的生态环境治理及环境咨询服务业,提供产业绿色化技术和新产品等,可以成为推动强劲活跃增长的绿色增长极。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的路径建议

生态产品提供了人民生命健康的基本保障,也是顺应既要高增长的GDP也要更高健康预期寿命的高质量发展新需求。生态资源是生产的重要投入要素,资源越稀缺,价格越高,长江经济带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已经到了生态资产越来越稀缺、生态产品的资本价值越能体现的时候。为此需要技术和制度转型,推进政府和企业的思维和理念转变,掌握好发展和保护的平衡点,在保护中寻求绿色发展的路径和生态产品增值路径,迫切需要建立生态产品机制实现机制。

其一,促进以增强生态优势和效率为导向的技术研发,建立基础研究-转化应用的生态创新链,强化知识支撑。

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范式同样需要资源、资本和技术等要素投入。过度资本投入可能会破坏资源禀赋和产品生态属性。为此要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生态创新,将生态健康与良性循环及系统完整性稳定性的命题纳入国家基础研究体系中予以支持,通过理论应用与实践,探索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改善、生态优势形成和经济价值化的生态创新。

其二,制定分地区分类型的生态管控政策,有效遏制地方政府和企业“竭泽而渔”获取利益的短期行为,鼓励生态产品的生产。

生态管控政策方面,生态保护空间在严格生态保护的同时,鼓励促进本地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研究和行为;农业空间切实有效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的目标落地;城镇空间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鼓励和奖励企业参与城市河湖水质改善和微生态环境改善,提升空间资产和价值,进而增强各类空间的生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其三,探索公益性资源使用的定价机制,建立跨区域交易补偿的协商机制,建立公益性生态产品的交易机制。

承担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全局性生态功能的森林资源、清洁空气、优质水资源等,具有较大环境正外部性和跨地区外溢性,不适合个体交易,应当由属地政府代表享用资源的全体百姓购买服务。为此要建立地方政府的资源购买意识和跨地区的协商平台,可以考虑以太湖流域的沪苏浙三地的水资源共保和共享为示范案例,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合理测算水资源成本,依据水质水量的使用分担成本,建立水资源购买和交易机制,进而推广至其他公益性生态资源领域。

其四,总结和推广生态优势转化高附加值生态产品的成功案例示范,促进企业自觉建立绿色商业发展模式。

生态品的生产需要付出较长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收益不是热钱快钱,赚的是长期可持续的收益。很多企业已经开始看到生态产品的长期收益所在,为此可以通过已有的成功案例,让企业看到保护生态、发展生态产品的可持续收入甚至高收入,赚取耐得住等待的那份绿色收益。比如中科院南京地理所在句容陈庄的知识乡村试验,让村民依靠优良自然生态进行自然农法生产,收入大幅提升;成都麓湖通过房地产社区二类水质营造和维护,使房地产增色增值很大,成为公园城市建设的引爆点。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长三角一体化决策咨询专家、民盟中央生态环境委员会成员、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理事长)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