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回收小品(垃圾回收创意作品)

2023-01-03 16:17:46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再生资源回收小品(垃圾回收创意作品)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再生资源回收小品(垃圾回收创意作品)相关内

最近很多人关心再生资源回收小品(垃圾回收创意作品)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再生资源回收小品(垃圾回收创意作品)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摘要:本市两网融合回收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田林街道两网融合中转站最近多了一台泡沫压缩机,小区回收管家在给居民“上环保课”。听说小区绿地上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家具,是用居民分出的塑料泡沫设计制作而成,大家分垃圾的热情更高了……去年9月出台的新版《固废法》要求,加强分类收运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在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的融合。为推进两网融合发展,上海明确两网融合服务点、中转站和集散场的设置规范,目前,本市共有1.5万个可回收物交投服务点、201个中转站、10个集散场,两网融合回收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在闵行区新建的“花好月圆”公园里,附近居民陆玉敏和一只可爱的“月兔”合了影。她跟其他居民闲聊时了解到,月兔的原材料就是附近各个小区分出来的泡沫塑料,再由街道两网融合垃圾中转站里的设计师打造。此后,她分垃圾分得更用心了,把泡沫塑料单独挑出来,收拾干净、捆扎起来,每周二送到小区回收点。泡沫塑料的小区收购价不到0.5元/公斤,即使铺满一房间地板的泡沫塑料,也值不了几块钱,但陆玉敏说,“就算不值钱,我也会分出来”。

“人大执法检查发现,居民一旦发现自己家里的废弃物变成了艺术品或生活用品,这就构建了一个垃圾分类价值认同的‘闭环’。”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崔明华说,生活垃圾分得越细,价值越高。不过,很多居民并不在乎回报,他们在意的是为什么要分得那么细,算的是一笔环保账。这也推动着上海在在提高垃圾分类收运处置环节透明度、挖掘再生资源社会价值等方面发力。

杨浦区则探索了“互联网+智能回收”新模式。企业“爱回收”在杨浦各大社区投放了1500个智能回收机,居民在回收机上输入手机号或相关账号,按页面提示投放可回收物,机器当场称重后,账户自动积分,居民也可预约服务点工作人员上门回收。

回收后的“废品”去了哪里?居民马先生拿出一把雨伞:“只用五个饮料瓶加上其他化纤原料,就能做出一把雨伞的伞面。”这只是废塑料回收以后的其中一个用途。据悉,居民投递的可回收物品,到中转站和终端分类环节,会按照超过40种品类精细分拣,进入相应的工厂进行再生处理,最终“变废为宝”。

在建成完善的前端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上海也在努力构建科学规范的收运、末端处置和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记者在上海生活固废集装转运徐浦基地看到,一辆辆清运车在卸料区将垃圾卸到竖式“漏斗”。随着重锤向下一次次施力,收运来的泡沫塑料被压缩成高密度长方体。

“知道吗,制作相框的塑木、身上的涤纶衣服,可能都是废弃塑料再利用产生的。”上海城投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资源利用分公司相关负责人王瑞星告诉记者,该基地新添了可回收物智能分拣线和仓储中心。一套综合性可回收物智能流水线已正式投入运营,采用了光电分选、AI机器人智能抓取、自动打包、AGV无人仓储等先进技术。

“我们将居民区收过来的塑料等废弃物粉碎后,压缩打包后运出,加工成其他产品。”王瑞星说,泡沫塑料虽然是低价值可回收物,但有了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循环利用方向,就成了宝。这里平均每日可处理混合塑料瓶10吨、废纸50吨、泡沫1.5吨,最终转化为再生资源产品塑木、涤纶等。

为了减少塑料污染,基地还专门引进了一套近红外分选设备,对送入产线的混合入料,依据材质和颜色特征进行检测和分类。从各收运点运送来的混合硬质塑料,由这套设备分选后,被分为透明PET、杂色PET、白色HDPE、杂色HDPE、其他塑料及膜类,“大幅提升了分选后物料的纯度及价值,为后续高值化再生利用打下基础”。

“变废为宝”的链条打通之后,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大大提高。记者了解到,今年,上海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回收量7104吨/日,较2019年同比增长约1.65倍。

【来源:上观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