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公司的账(再生资源公司的账务实例)

2022-12-20 14:18:19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再生资源公司的账(再生资源公司的账务实例)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再生资源公司的账(再生资源公司的账务

最近很多人关心再生资源公司的账(再生资源公司的账务实例)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再生资源公司的账(再生资源公司的账务实例)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累计注册用户400多万、收取押金超过8亿元,上线一年完成两轮融资。然而不过两年时间,风风火火的小鸣单车便宣布破产。这是全国首个共享单车破产案。

根据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广州中院”)在“小鸣单车”破产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发布的信息,广州悦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悦骑公司”)债权人散布在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主要包括用户、供应商、员工三类,总人数近12万名,债权总金额5540万元。

7月24日,广州中院发布对“小鸣单车”破产财产处置方案,并向债权人征求表决意见。悦骑公司管理人拟委托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对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小鸣单车”进行回收处置,每辆车的回收价格为12元。然而,在8月8日召开的“小鸣单车”破产案网络债权人会议上,该处置方案由于赞成人数的债权比例未达到法定要求,没有获得通过。

资料显示,“小鸣单车”的经营者——悦骑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29日,注册资本500万元,其主营业务是通过开发手机App向用户提供共享单车服务。

2016年10月8日,“小鸣单车”宣布完成1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领投方为广州凯路仕自行车运动时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路仕”)董事长邓永豪。同时,邓永豪也以联合创始人身份加入“小鸣单车”创始团队,负责其产品研发、经营战略、供应链整合等方面。

资本的流入使得“小鸣单车”快速扩张。在鼎盛时期,悦骑公司先后在广州、上海等全国10多个城市投放共享单车43万余辆,而每位用户199元的押金,为企业迅速聚集大量资金。

根据悦骑公司的审计、会计报告,“小鸣单车”2016年的主要资金来源是3947.5万元投资款,占全年资金流入的72.74%;而2017年的主要资金来源变为用户押金,77.82%的资金流出用于预付货款购买单车。

2017年8月,交通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用户资金及信息安全等问题,鼓励采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赁服务,企业已收取押金或者预付资金的,要在注册地设立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随着对自身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短时间内大量用户要求退还押金,造成悦骑公司资金紧张。2017年8月开始,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以下简称“广东省消委会”)陆续收到消费者关于悦骑公司押金逾期未退还的投诉,截至2017年12月8日,投诉量达2952件(不含来访)。

消费者普遍反映,“小鸣单车”承诺1~7个工作日退还押金,但其申请退款7个工作日之后仍然未收到押金,最长拖延时间达几个月。2017年年底,广东省消委会认为悦骑公司在“小鸣单车”经营管理过程中侵害众多不特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向广州中院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

2018年3月27日,广州中院作出受理裁定,“小鸣单车”正式进入破产程序。“小鸣单车”成为国内第一家破产清算的共享单车企业。2018年5月10日,悦骑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关斌、监事徐蓓被限制出境。

值得注意的是,7月10日发布的《广州悦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管理人工作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悦骑公司总资产审定数为1.5亿元,总负债审定数为2.17亿元。目前,悦骑公司净资产为负6666万元,公司账上已没有多少现金,管理人仅接管到35万余元。

悦骑公司的钱去哪了?经过前期摸查,管理人发现,悦骑公司绝大多数资金都转化成了散落于各个城市街头的共享单车。

根据广州中院作出的(2018)粤01破12-1号民事裁定书,为最大限度实现对“小鸣单车”整体资产的处置回收,降低债权人的损失,悦骑公司管理人拟委托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对分布在广州、深圳、上海、杭州、佛山、梅州、南京、无锡、株洲、汕头、漳州、嘉兴、绍兴等运营城市及其他发现“小鸣单车”踪迹的非运营城市中的“小鸣单车”进行回收处置。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同意按每辆车12元(扣除回收、运输及电子垃圾处理等费用后的净价)进行回收。

据了解,悦骑公司累计在全国投放43万辆单车,以每辆12元的回收价计算,如果“小鸣单车”全部回收,也仅能收回500余万元,不及债务总额的10%。近12万用户的“199元押金”如数退回希望仍旧渺茫。

不可否认,经过轰轰烈烈的市场扩张,自2017年以来,共享单车市场步入发展“下半场”,目前已有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倒闭、关停。

在业内看来,小鸣单车破产案折射出共享单车行业的普遍困局。过去,企业动用押金扩大规模,获取资本市场的青睐,这种运营模式的核心是追求眼前利益,以规模取胜。未来,共享单车的发展重点不是规模而是管理。首先要完善押金的使用、监管规则。

有资深人士认为,在没有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情况下,企业利用押金扩大规模的利益冲动十分强烈。专家表示,电子商务法草案明确规范了押金的退还,强化了对消费者的保护,期待法律作出进一步明确,比如押金的风险怎么控制、专门的第三方监管账号如何落实等。

(综合自:中国青年报、济南日报、腾讯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