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百科今天分享第三次能源转型与银行业应对,大家是否对第三次能源转型与银行业应对感兴趣呢。
2019年1月26日,德国煤炭委员会宣布了淘汰煤电的时间计划表,确定了德国最晚将在2038年底之前彻底结束煤电时代。大众汽车公司也在近日高调宣布正在研发最后一代内燃机汽车,今后的经营重心将转移到电动汽车的生产上。2018年5月,日本第一生命保险株式会社和日本人寿公司相继宣布将不再为煤电项目提供融资。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以及全球变暖“阴谋论”者依然活跃的背景下,这些国家、企业和金融机构仍作出了向低碳转型的战略决策,这究竟是一种“绿色情怀”,还是极具智慧的“主动选择”?此次能源转型的方向、路径和动力将呈现何种特征?对中国有何影响?我国的企业、金融机构应当如何应对?本文将尝试解答以上问题。
第三次能源转型的特征、路径和方向
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发生重要转变,清洁能源在整体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不断上升,化石能源占比下降。从1967年到2017年,清洁能源消费占总能源消费的比重从7%上升到14.5%,化石能源的消费也呈现“清洁化”特征,表现为天然气消费占比大幅上升,从16%上升到23%,而石油消费占比从45%下降为35%,煤炭从35%下降为28%(见图1)。国际能源署(IEA)、美国能源信息署(EIA)、OPEC、BP集团等在最新的能源展望中都作出了一致的判断: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转型,低碳和清洁能源将主导世界能源需求增长。因此,部分领先国家和行业先锋纷纷启动低碳化战略转型。
人类历史上共经历了两次能源转型,第一次发生在18世纪后半叶,煤炭替代薪柴成为主要燃料并带来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率先崛起成为“日不落帝国”;第二次能源转型发生在19世纪末,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主要能源并带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美国时至今日在全球的主导地位。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开始逐步显性化,引发了各国对化石能源的抵制并催生“绿色”能源需求,第三次能源转型之门正在开启。此次能源转型将呈现低碳化、去中心化和多元化的特征。
低碳化:历史规律与现实诉求
一方面,能源结构低碳化是一种历史规律。按照能源被广泛使用的时间顺序看,全球主要能源依次为薪柴、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清洁能源。上述能源分子式中的碳氢比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薪柴为8∶1,煤炭为2∶1,石油为1∶2,天然气为1∶4,而清洁能源则几乎不含碳。碳比例的下降意味着排放强度的减少,氢比例的上升意味着热值的增加,因此向低碳和高密度发展是能源转型的历史规律。如图2、图3所示,虽然目前全球能源消费仍以化石能源为主,2017年全球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仍高达85%,但近年来的结构转变已经开始呈现出明显的低碳化趋势。
另一方面,能源结构低碳化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诉求。能源结构低碳化,能够帮助各国突破能源约束并转变发展模式,给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新的业务机遇,并降低其面临的环境与社会风险(如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淹没陆地、建筑等保险标的物和银行抵押品等风险)。
去中心化:能源民主与能源安全
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大部分属于“精英能源”,它们只在特定的地区出产,需要大量资本和基础设施来完成开采、加工与运输,还需要武装力量来保证其安全性。在这种模式下,能源被“政治”和“霸权”的枷锁捆绑,对主要消费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鼓舞了饱受“石油依赖症”之害的广大石油消费国,这些国家正在进行技术革命和产业模式创新,目的在于寻找一种单纯、稳定的新能源,以及构建一种民主、平等的生产方式。未来的能源民主蓝图将呈现:“将世界上每一栋建筑物转化为微型发电厂,实现能源的自产自销;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网,使所有微型发电厂通过网络买卖剩余能源;普及电动汽车,使其方便地通过全球电网充电或出售剩余电量。”
多元化:基础广泛与多重路径
主体的多元化。同由英国主导的第一次能源转型和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能源转型相比,第三次能源转型将发生在全球各地,无论是OECD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开始积极布局并大力推动第三次能源转型,因此,此次能源转型将呈现出基础广泛的特点。
路径的多元化。能源转型是不可逆的,但转型过程会存在较长的中间状态和过渡期,此次能源转型的过渡期将呈现以下特征:一是煤炭消费量逐步下降。煤电比例持续下降,以电代煤和以气代煤的速度加快,家庭部门电气化水平快速提升。二是石油消费缓慢下降,石油的非燃烧利用成为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三是天然气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中国,天然气将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证经济增长的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新能源迅速发展,技术瓶颈逐一打破。2010年以来,锂离子电池价格已经下降了79%,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将有望下降到与化石燃料发电成本持平。因此,全球能源消费结构将首先向着天然气、新能源、石油和煤炭“四分天下”的格局转变,最终实现脱碳。
(编辑: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