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百科今天分享三沙海龟保护团队龟去来兮 护着海龟护着家,大家是否对三沙海龟保护团队龟去来兮 护着海龟护着家感兴趣呢。
部分保护站成员
破壳后被救助的小海龟
2018年11月12日,海南,三沙。
一缕橘黄的晨光,一抹咸咸的海风,七连屿的清晨这样开始。伴着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远处一道浪涌,让这清晨显得恬淡和静谧。在这样的静谧中,七连屿的巡护员麦发明又发现了一窝破壳而出的小海龟,上百只小海龟摇摇晃晃地摆动着四肢,从沙滩爬向大海。
2012年三沙设市后,出台一系列的生态环保政策对海龟实施强有力保护。从2013年开始,许多海龟又来到北岛、南沙洲岛等岛礁产卵,绿海龟数量逐年上升。
这是一个关于“家”的故事,人与自然的矛盾,正在这片蔚蓝的大海之上化为和谐,他们在保护着海龟的家园,也在不知不觉间,守护着自己的家。
1
国旗下的清晨
与海龟一起开始新一天
2018年11月13日清晨6点,太阳即将升起。起床多时的黄宏波,从房间里拿出一面国旗,没有音乐伴奏,他独自唱着国歌,将国旗缓缓升到旗杆的顶端。
在这座只有15位在册居民的小岛上,66岁的黄宏波是居委会主任,也被称为“岛长”。与此同时,他还是三沙市七连屿海龟保护站的站长。岛上的15位居民中,有8人是保护站成员。
升完国旗,黄宏波端出剁好的鱼肉,交给儿子黄程,用于喂食海龟。
隔壁的陈山也推着三轮车从家里走出,他打算前往保护站,去看看那只被渔网缠住而受伤的小玳瑁。
水池边,陈山轻轻拍打着池壁,喊着“阿侬”,一只小海龟仿佛听得懂,欢快地朝陈山游去。陈山的眼里流露出欣慰,这只小海龟一定不会像他曾经见过的另外一只海龟那样,流着眼泪离开这个世界。
那是至今想起来仍让陈山痛心的记忆。2017年的一天,赵述岛的渔民发现一只被渔网缠住的海龟,它几乎已经无法呼吸,随海浪漂浮到礁盘上。渔民将海龟捞上来后,赶紧送到海龟保护站。陈山见到它时,它已经奄奄一息,四肢全是被渔网割破的伤口。与人类一样,海龟的血也是红色,陈山能看到,它在流眼泪。
陈山与黄宏波一起对海龟展开救治,对伤口进行消毒,涂上各种药品,几天之后,这只海龟死去了。“很遗憾”,陈山和黄宏波都有些矛盾,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毕竟多年前,他们也曾在沙滩上、浪花里,多次捕捉过海龟。却没有一次,对海龟抱有一丝同情。
2
七连屿的骄傲 昔日捕捞者变保护者
海龟被称为“海洋旗舰物种”,它们以藻类为食,维护着海洋生态多样性。但由于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因素,海龟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据估算,我国整个南海的成年绿海龟剩下不到2000只。随着三沙市对七连屿周边海域珊瑚礁的保护和岛礁绿化的全面实施,近年来回到这里产卵的海龟越来越多。
1967年,15岁的黄宏波跟随渔业公司来到七连屿。那时七连屿的所有海岛,几乎都有海龟出没。捕捞,是渔业生产队的唯一工作,不止是鱼类,也包括海龟。“那个时候,海上岸上有很多海龟,几百斤一只的,轻易就能抓到很多。”黄宏波还记得,渔民们在陆地上撒网,就能拖回来不少。
可是很快,这景象就不复存在,到了上世纪80年代,海龟在七连屿难觅踪迹。
如今再回忆,陈山止不住地摇头,“很后悔。”作为曾经的渔民,他知道长久以来大家捕捉海龟的习惯。“以前只知道不停地撒网收网,不知道过度捕捞,也不知道生态保护。”如今,陈山和渔民伙伴们有了新的思维。2014年,七连屿海龟保护站也宣告成立。陈山等一批渔民成了北岛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他们“洗脚上岸”、转场转业,还需要照顾以前的捕捉对象——海龟。
“海龟是七连屿的骄傲”,七连屿管委会副调研员、“总岛长”邹志在展板前说道。那些曾经站在生态对立面,如今走过来为生态做出贡献的人,也在努力成为七连屿新的骄傲。
黄宏波巡查海滩
陈山在给海龟检查身体
黄宏波(左)和儿子黄程(右),以及小孙子一起照顾海龟
3
放不下的羁绊
守望寂寞却不舍离开
木板搭起的棚子,用黑色塑料布覆盖棚顶,上面再压上几个沙袋,北岛的15位在册居民,全都住在这样的屋子里。岛上唯一一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属于海龟,那是它们的保护站。
这几天,岛上的海水淡化设备出现故障,暂时还没修好。水龙头里流出的是半咸半淡的水,洗过澡后,身上像是抹过一层薄薄的盐。
“习惯了,以前刚上岛时,连这样的水都没有,只能每月定时从进岛的船上买淡水。”20年前,陈山刚上岛,买来的淡水舍不得浪费,全拿来吃喝,洗澡只能看天,“下雨才能洗澡,几天不下雨,就几天不洗澡。”
相对而言,寂寞才是最大的困难。为了照顾海龟,黄宏波已经5年没能回琼海老家过春节,幸好儿子黄程也在岛上。这段时间,黄程把两岁多的小儿子也带上了岛,让爷孙有机会能够团聚。而陈山就没有这么幸运,他和另一名巡护员陈炎都是独自在岛上,他们的家人都在琼海老家。前段时间,陈山有机会回琼海休息一阵,待了两个星期之后,又开始想念北岛。“当年过来,是为了讨生活,现在20年过去了,已经习惯这里,对北岛有感情。”
2003年上岛的陈炎,已经在北岛待了15年。
一只海龟一年要产5批蛋,每批蛋相隔12天,母龟产卵时,第一批蛋下在哪里,只要小海龟能够正常孵化,第二批蛋也会下在同一个位置。“就好像把这里当成是自己的家”,陈炎觉得,海龟这一点和人很像,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无论游得再远,总是离不开的。
4
所有人的愿景“希望它们健康长大”
陈山既不希望看到海龟受伤,又希望看到他曾经救治过的海龟重回七连屿。
去年3月,岛礁巡护员们捡到一只小海龟,大约10斤左右,被渔网牢牢缠住,右前腿严重损伤。送到海龟保护站之后,陈山马上为小海龟进行治疗,他对伤口进行消毒,涂上药水,仔细去除腐肉,希望能够保住小海龟的右前腿。
可是由于伤势过重,小海龟还是失去了右前腿。治疗两个月,小海龟的断肢愈合,陈山和站里商量,决定继续喂养一段时间,“它失去了一条前腿,体质也很差,回到大海很难生存。”小海龟在保护站里又生活了4个月,直到体重稳定增加,大家才决定将它放生。
放归大海那天,小海龟在沙滩上歪歪扭扭地爬行,入海之后,也是斜斜地游着,在海里兜着圈子。逐渐适应之后,它似乎找到了窍门,迅速游开了。
小海龟远去的那一刻,陈山的心里有一丝舍不得,“毕竟照顾了那么久。”他悄悄埋下了一个心愿,希望以后能够再次见到这只小海龟,希望看到它健康长大,和它的同类一起,拥有下一代。
海龟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方面要确保成年海龟到访三沙后的安全,一方面提高新孵化出的小海龟的成活率也成了一个课题。可喜的是,目前,三沙市已在多个岛屿监测到海龟产卵、孵化的情况,并在晋卿岛、七连屿建立海龟保护站。全方位的保护给海龟带来了更多成活机会。
5
全方位的保护
海龟存活率大大提高
2018年11月12日清晨,岛礁巡护员麦发明从赵述岛出发,来到南沙洲岛巡查。走过一片沙滩时,一群小海龟从洞里钻出来,齐刷刷地朝大海爬去。
七连屿像麦发明一样的岛礁巡护员一共有15名,每天一大早,他们都会到各自负责的岛礁上巡岛,查看海龟上岛产卵的情况。“40多天前就给这批海龟蛋做了标记,估摸这就这几天要出来,果然今天就破壳了。”麦发明高兴地说,他立刻将小海龟破壳的视频传到工作群里。当天下午,这批小海龟就被送到了北岛的七连屿海龟保护站,一共54只。
“根据数据显示,刚出生小海龟的存活率只有千分之一,从出窝到入海的短短距离内,就面临着海鸟、螃蟹等天敌。”为了提高海龟存活率,巡护员们到了快要孵化的那几天,会蹲守在蛋巢周围,将破壳而出的小海龟保护起来。“通常会人工喂养一段时间,直到小海龟长大一些,能够抵御天敌,再放归大海。”这样一来,小海龟的存活率会大大提高。“海龟通人性”,黄程说,有只被救助的大海龟放回去几次都游回来了,现在已经成了保护站的“钉子户”。
6
了不起的责任
保护海龟 保护祖宗海
0.4平方公里的北岛,走一圈大约需要1个多小时。黄宏波走得很快,他需要在一个上午检查完所有的海龟蛋巢。在南面的海滩上,黄宏波发现了一处海龟蛋巢,沙滩上留下一条又长又粗的印子,从海里连上蛋巢,又从蛋巢延伸回大海。“这是母龟上岸产卵的脚印”。黄宏波说,这几年里,两三百斤的海龟上岸产卵越来越多,甚至有四五百斤的海龟出现。
“2014年发现54窝自然上岸产卵的海龟蛋巢,2015年发现96窝,2016年发现152窝,2017年172窝,今年截至11月份,有114窝。”海龟自然上岸产卵的数量在逐年提高,邹志分析,这与渔民思维的转变,以及海龟保护工作的持续开展密不可分。
三沙设市后,渔民们不仅不再捕捉海龟,遇见受伤海龟,还会主动救助,并交到七连屿海龟保护站。
11月13日上午,在保护站里,几只接受救治的海龟正吃着新鲜的鱼肉。黄程两岁多的小儿子趴在池边,咯咯地笑着,还不太会说话的他,含糊不清地叫着“龟”。“他很喜欢海龟,尤其是小海龟。”黄程说。
黄宏波总是说,他是站长,要负起责任。什么责任?直到看见小儿子面对海龟时天真灿烂的笑容,黄程才知道父亲所谓的“责任”。
苍茫的祖宗海,是渔民的家,也是海龟的家。保护海龟,正是在保护这个家,让每一代人,都能够看见海龟,能够共同拥有这个富饶又美丽的家。
(逍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