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运北再生资源利用(北再生集团)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运北再生资源利用(北再生集团)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资源,在古代的农业社会,能生产出粮食的地区一定是当时最为富饶的地区。俗话说“湖广熟,天下足”,“苏湖熟,天下足”,而湖广地区和苏湖地区都位于我国的南方,所以古代粮食的主产区主要位于南方地区。这是因为古代的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种植粮食只能靠天吃饭,气候的好坏决定了粮食产量的高低。比如说水资源,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在空间上南方多,北方少;时间上,主要集中在5月,6月,7月,8月和9月这几个月,这是造成古代南方产粮远远多于北方的主要原因。
我国古代的政治中心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人多,粮少,这就造成了粮食要从南方运往北方(南粮北运),也就出现了上面提到的那两句俗语。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修建的主要原因就是用来从南方运输粮食到北方的京津地区。南粮北运的格局从古代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但是近几十年,南粮北运的历史格局却发生了完全的改变,变成了北粮南运。那么南粮北运存在了上千年,为何现在会变成北粮南运呢?
经济的发展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了东南沿海地区,本来有着一望无际农田的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从鱼米之乡一跃变成了现代化的城市。发展的重心从农业转移到了经济上,粮食的种植面积必然会减少,从而导致了粮食产量的下滑。我们以浙江省为例:1978年浙江省粮食的种植面积为5208万亩,粮食产量为293亿斤,到了30年后的2008年面积锐减到1907万亩,产量155亿斤(以上数据来自网络)。而浙江省的人口却从1978年的4000万人增长到现在的5850万人,这些空缺的粮食,显然要从外界补充,要不然根本无法保障如此众多人口的生产生活。而北方地区的经济的整体发展要落后于南方地区,并且人口还有大量的流出,特别是东北地区,所以要从北方地区往南方地区运输粮食。
时代和科技的进步
我国的东北地区,在清朝时期由于受到当时清政府的保护,是一块未被开发的黑土地(十分的肥沃)。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较旧社会有了明显的进步,东北的黑土地也可以顺利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比如说北大荒的开发,就是利用东北黑土地的经典案例。目前东北地区已经成为了我国最为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根据数据,从2008年起,北方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已经超过了南方地区,所以这也是一个南粮北运变为北粮南运的原因。
最后笔者说一句,虽然粮食可以调配,但是我们还是要爱惜粮食,用餐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做到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