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通州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通州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招聘)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通州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通州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招聘)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城市副中心一系列让人期待的重大基础设施发展目标,围绕区域互联互通、道路交通网络、治理河湖水系、市政基础体系等九大领域,系统谋划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路径,形成一系列任务体系,并提出了18项定量指标。
关键词 互联互通
区域互联互通是城市融合发展的第一步。《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副中心要建设现代高效的轨道交通。
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为节点推动城际交通(京唐城际铁路、城际铁路联络线)和城市交通(M6、平谷线、M101线、市郊铁路副中心线以及区内公交线路等)转换,实现“轨道上的京津冀”畅通便捷。
加强与中心城区、各新城间的快速便捷联系,建设“七横三纵”的轨道交通网(“七横”指平谷线、京唐城际、市郊铁路副中心线、M6线、八通线、M7线和R1线;“三纵”指M17线、S6线、城际铁路联络线),建设“六横两纵”的高速公路、快速路网络(“六横”指京秦高速西延、潞苑北大街、广渠路东延、京通快速路-通燕高速、京哈高速、京津高速;“两纵”指东六环、东部发展联络带)。
2025年底,将实现主副之间“一快三普一市郊”的交通格局(“一快”:平谷线;“三普”:6号线、7号线、八通线;“一市郊”:市郊铁路副中心线),构建与中心城“半小时”交通圈。主副之间规划7条交通通道:朝阳北路、朝阳路、京通快速-通燕高速、广渠路-广渠路东延、京哈高速、潞苑北大街、观音堂路。
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疏解过境交通压力,研究利用“京哈高速-京秦高速-东部发展联络带-怡乐西路”作为区域过境通道,积极推动通燕高速降级,打造城市副中心外围疏解环线。加强与周边新城联系,建成通马路提级改造工程。加强重点乡镇与副中心联系,实施张凤路、漷小路、九德路改建等南北向主干通道工程。加强重点乡镇间联系,建设孔兴路、漷于路、漷台路等工程,提升公路网互联互通水平。
关键词 三网融合
副中心将构建内部轨道交通骨架体系,推动“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场景运用示范,优化公交线网接驳,以共享单车等慢行系统作为补充,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
其中,将推动构建“环形+放射”的轨道交通网络,M101线达到通车条件,开工建设M102线,储备M103线和M104线,提升轨道交通服务能力。加强轨道交通与周边用地及城市功能一体化规划建设,合理配置公共服务、商业、产业、居住等城市功能。
有效改善接驳换乘条件。优化交通转换衔接,基本建成环球影城北、东夏园、通马路3个交通枢纽和东小营、文旅区西区2个中心站,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强化公交站点与新建城市道路同步规划建设,实现集中建设区公交站点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5%以上。科学施划公交专用道100公里(双向),初步形成快捷便利多样化供给的公交服务体系,持续增加、开通一批定制公交线路,打造广渠路快速公交示范走廊。
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区。优先保障步行和自行车路权,打通堵点、断点,沿河、沿绿、沿路建成连续舒适的慢行大网络,在行政办公区等重点区域建设260公里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总里程达到约1500公里。规划建设“城市风轮”通惠河沿线自行车专用路示范项目,建设自行车友好型城市,让绿色出行成为生活新风尚。到“十四五”末,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
关键词 精细治堵
精细化治堵还需更多“金点子”。《规划》指出,将建设便捷畅达的道路交通。完善老城区次支路系统,加强堵点整治,增强通勤能力,打通一批断头路,推进建成一批微循环道路,加快建设九棵树中路,提升京榆旧线跨北运河东西向干道通行能力,基本形成老城区“十横六纵”的骨干道路体系,到2035年规划道路总长度为408公里,其中规划干道总长度145公里,街区道路总长度263公里。“十横”由北向南分别为:潞苑北大街、朝阳北路/潞苑二街、富河大街/京榆旧线、通燕高速、新华大街、玉带河大街、运河大街、云景南大街、群芳中二街和万盛南街。“六纵”由西向东分别为:怡乐南街、通惠南北路、新华南北路、东关大道/玉桥中路、芙蓉路、六环西侧路。
建立供需平衡的静态交通系统。规范停车秩序,适度补足基本车位缺口,推动通马路交通枢纽停车场、环球影城北停车场、土桥地铁站停车场、芙蓉东路停车场等7个停车场建设。在老城区采用共享车位、适量施划路内停车位,试点研究利用地下空间、桥下空间建设社会公共停车设施。创新停车管理机制,推动政府机关、学校等专用停车场有偿错时共享。推进道路停车电子收费全覆盖,建设停车换乘(P+R)设施和智慧停车平台。适度增加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放设施供给,利用智能技术手段规范停放秩序。
关键词 水城共融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副中心重点加强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完成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潮白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全力推进北运河(重要时段重要河段)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持续完善“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格局,实施城南水网、城北水网、两河水网治理工程,开展萧太后河、通惠河、玉带河等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及景观提升,实现全域水系连通。以北运河(城市副中心段)实现全段通航为契机,规划研究全域通航网络,实现副中心水上游,重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景观提升,建设北运河亲水风景长廊,规划建设城市沙滩,实施滨水景观提升工程,将北运河打造成为滨水地区新地标。优化滨水空间功能,在温榆河、凉水河等主要河道配建生活游憩、商务休闲、旅游观赏、自然郊野、历史文化等功能区。到“十四五”末,形成约160公里连续贯通、便利可达的生态滨水岸线。
实施生态湿地保护修复,优化滨水空间功能,改善滨水交通条件,实施东郊湿地公园湿地等保护修复,结合公园建设提质,突出湖泽风貌,兼具生态科普功能。实施运河张家湾段、杨洼闸以上段湿地修复,展现运河风情。推进潮白河沿线试点开展滨水湿地生态修复,修复鸟类栖息生境空间,营造大河风光。到2025年,全区新增或修复湿地面积约1000亩以上,进一步改善区域湿地生态质量,提升全区湿地生态功能。
打造整体防洪排涝体系。基本建成上蓄、中疏、下排的“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保障全区防洪排涝安全,为营造安全有活力的亲水岸线提供有力保障。大力推进温潮减河分洪工程建设,配合加快实施北运河、潮白河综合治理工程,同步开展玉带河、萧太后河等9条主要排涝河道治理,建成玉带河东支、绿心公园、玉带河、中坝河等蓄涝区,提升城市副中心生态化防洪标准至100年一遇。升级改造老城区主要道路雨水管网、雨水泵站,加大积水点治理力度,提高雨水排除能力,消除内涝积水隐患。完善堤防、闸坝、积水点等防御重点部位监测监控体系,完善水旱灾害防御系统平台建设。
积极发挥海绵城市试点区带动作用,在文化旅游区、运河商务区、城市绿心等重点区域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新建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5%,到2025年,城区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标准。
关键词 蓝绿交织
“十四五”期间,副中心全域打造森林环抱的绿色空间。持续完善“一心、一环、两带、两区”的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基本建成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上的13个公园,城市绿色项链实现合拢。打造东西部生态绿带和南北生态廊道控制区,全面建设9个乡镇景观生态林,与周边区域生态环境有机衔接。持续开展道路景观提升工程,实现街区道路100%林荫化。到202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6.5%,生态功能显著提升。
完善多层级全域公园体系。建设国家级植物园等高水平自然公园。完成云景公园、梨园文化休闲公园等一批公园建设,实现高品质综合公园均衡分布。利用城市边角地、废弃地和闲置地等建成一批口袋公园。推动绿色空间与体育、文化等城市功能复合利用,完善现代化便民服务设施配套,建成一批主题文化公园。针对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等新建项目,推广无边界公园设计,提高公园可达性与景观渗透性。到“十四五”末,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建设国家级植物园、梨园城市森林公园等一批园林绿化重点项目,建设健康舒适的绿道网络。建设绿荫密集、连续贯通的干线绿道,完善大运河健康绿道系统,建成300公里精品绿道。构建尺度宜人、慢行舒适的社区级绿道,实现社区公园与小微绿地的广泛联系。升级绿道设施服务,加强沿线驿站、标识等设施的配套建设。到2025年,全域绿道总长度达到600公里。
关键词 运行保障
构建安全优质的供水格局。推进建设城市副中心调水干线工程,连接怀柔水库、密怀顺应急水源地至南水北调通州水厂,为城市副中心提供多水源保障。建成南水北调通州水厂(二期),新增供水能力20万吨/日,城区供水安全系数保持1.3以上,同步推进配套供水管网建设,新建供水管网130公里。
持续扩大市政供水范围,实施自备井置换清单式管理,新建及改造供水管线250公里,完成市政供水管网覆盖地区自备井置换并封存作为应急水源,实现155平方公里范围内市政供水全覆盖。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设施建设,实施9个乡镇260个村庄水质提升改造工程,新建及改建供水管线230公里。
打造安全高效、互联互通的绿色智能电网。建成北京东-通州外受电通道及通州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实施北京东-通州北、廊坊北-通州南(亦庄)500千伏外受电通道工程,形成“一南一北、双电源支撑”的供电格局。加快高可靠性配电网建设,推进行政办公区二期、文化旅游区、运河商务区、城市绿心、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电网建设,新建220千伏变电站9座,110千伏变电站27座。
加快推进老旧小区配网改造,建成城市副中心电力运行保障中心、运河核心区区域能源中心黑启动项目,鼓励重要用户开展以储能技术为主的自备应急电源示范项目建设。
加强区域协同,推进分布式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建设,试点推动新能源智能微电网规划建设,优化提升充电设施布局。到2025年,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54%(其中155平方公里范围内达到99.9960%)。
关键词 循环利用
加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统筹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能力,完成河东和减河北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工程,加快实施碧水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工程,新增污水处理(再生水)能力8.2万吨/日,基本实现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推进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完成117个村庄污水治理,新建污水管线120公里。加快实施城市副中心再生水配套管线工程,随道路建设新增再生水管线41公里。
加强环卫设施一体化建设。全面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新建或升级改造一批高标准垃圾收集转运、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建设通州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推进文旅区和9个乡镇转运站及配套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通州区再生能源发电厂二期、有机垃圾资源综合处理中心建设,试点建设一批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鼓励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有机质资源生态处理站末端沼气回收利用。提升建筑垃圾绿色消纳能力,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加速布局高速泛在通信新网络。加速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实现5G全域连续覆盖,建设千兆固网智慧家居集成应用示范小区,促进千兆固网应用落地。建成电子政务城域网络,推进感知网络建设,大力支持6G、卫星互联网等下一代通信技术发展应用。
打造数字孪生城市运行底座。开展数字孪生城市应用试点,融合城市感知数据,构建城市运行管理“一张图”,统筹推进智慧杆塔等感知底座建设,实现多种设备和传感器“一杆多感”综合承载。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赋能升级。推动全域智能信号灯“绿波调节”,利用大数据动态优化信号灯配时方案。优化一体化出行体验,推动定制公交、预约出行、共享单车、汽车分时租赁等多样化出行模式。建设支持自动驾驶L4级别以上的高可靠、低时延专用网络,加快实施自动驾驶车路协同信息化设施建设改造。开展智慧斑马线和新型行人一体灯等智慧交通管理设施建设。搭建边缘云、区域云与中心云三级架构的云控平台,支持智能交通管控、路政、消防等区域级公共服务。
关键词 重点区域
发挥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引导带动作用,提高行政办公区、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等区域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张家湾设计小镇要打造北京设计之都的重要平台。构建城乡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一体规划M102(支)线向张家湾镇延伸,实施张家湾大街提升改造,打造城市景观大道,实施广通街、云杉路、紫薇路等城市道路工程,完善城市路网体系。
台湖演艺小镇要大力发展演艺产业生态,重点加强小镇与周边区域交通互联互通工程,加快推进副中心M102环线延伸至镇区,配套建设台湖演艺小镇站点,增强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公交换乘接驳能力。重点建设通台路北段拓宽改造、京通街、京台路、京湖街等道路工程,形成高效便捷的道路交通网络,增强镇区与外部区域互联互通。
宋庄创意艺术小镇要以小堡艺术区为重点,大力提升交通设施对小镇发展的支撑能力,推进六合东路、宋庄文化区南街(宋庄文化区一路—春明西路)、宋庄文化区西路(潞苑北大街—召里大街)等道路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
文化旅游区要围绕环球主题公园建设运营,打造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标,建设国家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持续完善对内对外交通体系,实施云瑞南街(通马路—九棵树中路)、群芳东四路(曹园南大街—万盛南街)、铺头西路(云瑞南街—万盛南街)、将军府路(曹园南大街—万盛南街)等道路工程,完善路网体系建设。
加快行政办公区二期工程建设。重点实施运潮南路、东古城街、清风路、通源街等25条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实施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水系(镜河北段)工程。
运河商务区要围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以财富管理、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为重点,集聚高端要素,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完成运河商务区原土地一级开发地块内23条城市支路、芙蓉北街、北关大道、朝晖西街等道路工程,完善园区道路网结构。
持续提升城市绿心绿化品质,建成万亩城市绿肺,完善综合交通、市政设施配套建设,打造最具亮点的市民活力中心。重点实施剧院南侧路、小圣庙街、潞河湾街、城市绿心S路等道路工程。
加快推进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通州)的规划建设,重点实施靓丽五街(西段)等道路工程,全面提升道路交通承载能力,实施0102街区公交首末站,便利居民公交出行;实施靓丽三街、靓丽五街道路中水管线工程,推进西集次中心再生水厂二期等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打造“无废”园区。
本报记者 冯维静
责任编辑 邹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