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保百科带来重庆加快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如果您想了解重庆加快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请往下看。
激发市场活力 增强权益保护 提升开放水平
重庆加快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只需2分钟,司机不下车,也不用卸货或开箱,一车进口货物就能完成查验。近日,重庆果园港启用全国首套新一代双能、双视角、双加速器的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H986),每小时可完成200个20英尺集装箱查验,效率较以前提高了超20倍,赢得相关企业纷纷点赞。
这是重庆全市上下共同发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11月2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以来,全市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出台《关于持续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意见》,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今年9月,重庆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聚焦市场化
截至今年9月底重庆市场主体总量达313.57万户
活猪、活牛、活羊能用来抵押贷款,这是以往的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们不敢想的。然而,今年3月中旬,武隆区仙女山镇山羊养殖户周时江就以自己养殖的活羊为抵押物,从重庆农商行贷款了30万元,及时扩大了养殖规模。
过去,银行往往不愿接受活体畜禽作为抵押物。重庆农商行的底气何来?记者了解到,2020年以来,重庆开展畜禽活体抵押贷款试点,通过“政银保”等多方合作,创新模式,成功在全国首创“生猪、山羊、肉牛活体抵押贷款”。至今,荣昌、丰都、黔江、涪陵等地多家养殖企业已经顺利获得贷款。
据悉,为了激发市场活力,重庆打出了“组合拳”。
在畅通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方面,重庆升级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3.0版,上线“E企办”小程序,开办企业可“掌上办”,实现“一个终端全办结、一个平台全覆盖、一份电子证照全应用”。企业简易注销改革全面推行,9.55万户企业通过简易注销顺利退出市场。截至今年9月底,重庆市场主体总量达313.57万户,其中,民营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00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比重提升至97.38%,发展态势积极向好。
在提升市场主体融资便利度方面,重庆出台金融业“24条”、银行保险业“19条”、小贷行业“9条”等金融支持政策。开展全国动产担保统一登记试点,累计办理各类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40562笔。并相继推出“网贷通”“速微贷”“好企贷”等数十种特色产品。截至9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4.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
在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方面,重庆市级工程项目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企业现场办事环节减少80%、平均等待时间不超过4分钟。建立全市统一的市场主体信息库,实现市场主体“一处登记、全市共享”。开发上线电子投标保函平台,投标人可向金融机构申请“电子保函”替代投标保证金,累计为5085户市场主体开函2.5万笔,总金额达265亿元。
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方面,重庆持续深化低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全面推广高压用户用电报装“三省”(省力、省时、省钱)服务,低压小微企业平均接电时间压减至4.8天,10千伏城镇用户全流程平均接电时间不超过30个工作日。工商用户、城镇新建居民小区用户用气报装办理流程精简为2个环节,时间压减至8个工作日;小型项目用水报装精简为2个环节,时间压减至4至7天。
聚焦法治化
今年上半年商事案件简易程序平均开庭1.2次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7月1日,《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是川渝协同立法在我市的首个成果,其中明确,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其中的小型微型企业实行扶持政策,支持创业创新、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并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帮助企业实现稳定发展。
为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重庆印发《2021年重庆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实施方案》,并成立重庆知识产权法庭,形成“全域管辖、三审合一、三级联动”的审判体系。还与四川签署《川渝知识产权合作协议》,跨区域开展联合执法、应急联动,全面加强川渝两地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
此外,重庆还在全国首创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评估指数体系,进一步引导法院规范审判执行权力运行,提升办案和管理质效。并实行“网上无纸化立案”,实行审限届满提前预警,规范延长审限批准流程,减少开庭次数。今年上半年,商事案件简易程序平均开庭1.2次,普通程序平均开庭1.3次,50%以上案件开庭次数未超过2次。
2019年12月,重庆成立西部地区首个破产法庭。至今,该法庭60%以上的案件适用简化审理程序,累计清理债务670.8亿元,盘活企业资产378.1亿元。
聚焦国际化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三季度开行超过3800列
国际化是衡量营商环境水平的“硬指标”之一。为提升开放水平,重庆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