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百科今天分享年终盘点2020年,煤炭“智”行,大家是否对年终盘点2020年,煤炭“智”行感兴趣呢。
编者按
2020年,煤炭行业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打响复产保供战,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按下智能化加速键,在深化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掀起兼并重组小高潮。这是煤炭行业负重前行,彰显企业担当的一年,也是煤炭企业升级发展的智能化元年。
智能化元年 示范矿井批量启动
智能化建设事关250万煤矿职工安全,事关煤企的高质量发展,事关能源生产技术革命。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应急部、煤监局、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8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智能化发展的3个阶段性目标,并明确10项主要任务。由此,煤炭行业按下智能化发展加速键,开启智能化元年。
为更好发挥示范煤矿的引领带动作用,8月,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下发《关于开展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推荐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从国家层面组织相关单位开展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工作。
智能化建设既是现实需要,也是趋势所在。但煤矿智能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策激励、装备投入、技术创新、管理科学等多环节支撑,既不宜操之过急,又要避免“一刀切”。
抗疫度夏暖冬 煤企全力保供见担当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煤炭行业积极主动复工复产。3月初,各主产煤省(区)煤炭日产量已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夏季高温叠加复产复工加速推进,局部地区用电高峰时段出现供需偏紧,煤炭行业多方统筹协调,全力保障资源供应;冬季气温骤降,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电煤供应吃紧,煤炭行业最大限度释放先进产能,积极做好民生供暖工作。
无论是防疫之求,还是稳定所需,煤炭行业都主动克服困难,尽己所能保障煤炭供应,履行社会责任,彰显担当作为。
保供同时,小煤矿退出工作也在加速推进。继续推行30万吨/年以下煤矿分类处置,加快退出低效无效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煤炭行业仍面临结构性去产能重任,需加快推进改革重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
打通区域壁垒 全国煤炭交易中心成立
10月28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开业,成为首家“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全国性煤炭交易平台。该平台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煤炭、电力、钢铁、港口、地方交易中心等35家煤炭上下游优势企业成立,将为客户提供煤炭交易、物流、交收、仓储、质检、结算、信息指数、供应链配套及数据服务等一站式全方位服务。
长期以来,在全国煤炭统一交易规则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市场配置的效率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不仅可以打通我国煤炭运输瓶颈,协调各个区域供需情况,也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区域和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全国煤炭交易和物流服务的互联网化和电子化,还有望推动煤炭流通领域数字化,推动能源领域的数字化经济发展和产业互联网发展。
重构行业格局 煤企重组步伐加快
随着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新一轮煤炭兼并重组步入快车道,煤炭“巨无霸”相继诞生,整合体量和难度近年罕见。
7月,原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联合重组敲定,重组后的山东能源集团煤炭产量达2.91亿吨。9月底,山西省将同煤集团、晋煤集团、晋能集团进行联合重组,同步整合潞安集团、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的煤炭、电力、煤机装备制造资产,以及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成立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组后的晋能控股集团煤炭产能约4亿吨。
兼并重组有利于行业格局重构,有利于抵御未来行业消费下行产生的风险。但是,兼并重组不应仅在规模上做文章,还需在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持续投入,注意专注短板所在,不断“闻风而思”“闻风而变”,才能创建能源革命驱动下的新业态。
安全面临新挑战 科学有序关闭退出矿井
截至12月20日,全国共发生煤矿死亡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6.2%和26.8%。已连续48个月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创历史最长周期。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已淘汰落后产能9亿吨左右,越来越多的小煤矿将处于关停状态或即将进入废弃矿井行列。12月4日,重庆市永川区停产关闭两个多月的吊水洞煤矿,因自行拆除井下设备发生重大事故,造成23人遇难。
事实上,煤矿在最后实施关闭阶段,所有灾害隐患在关闭过程以及关闭后一直存在,其安全防控难度甚至比正常生产过程还要大,关闭、废弃矿井安全问题面临新挑战。
关闭、废弃矿井同样不能简单地一关了之。煤矿从决定关闭开始,就应制定好安全关闭的完整方案和措施,针对每项灾害隐患做好科学、严格、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聚焦生态保护 黄河流域煤炭高质量发展提上日程
黄河流域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煤炭资源富集区、原煤生产加工区和煤炭产品的转换区,在全国已探明储量超过100亿吨的26个大煤田中黄河流域有12个,全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中有9个分布在黄河流域。
但煤炭开发对地表环境和生态、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产生严重影响,成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最严重的人为干扰因素。值得庆幸的是,相关部门及企业、科研院所已纷纷先行探路,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为切入点,开展黄河流域保护行动。
黄河流域煤炭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是全国能源经济、煤炭行业以及黄河流域全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支撑。10月,黄河流域煤炭产业生态治理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将围绕黄河流域煤矿生态治理发挥智库优势,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煤炭方案。
打造新型物流体系 首条输煤管道带浆运行
9月,四代煤浆管道人在中国建设长距离输煤管道的梦想终成现实,神渭输煤管道成功带浆运行。
这条设计年输送精煤1000万吨的管道,规模为世界之最。它实现了我国长距离管道输煤关键技术突破,不仅可以满足渭北地区大型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煤炭供应需要,还有望改善煤炭企业运输瓶颈问题,进而改变煤炭运输方式过分单一依赖铁路的固有格局。
管道运输让环保要求趋严下的煤炭行业打破运输受限困境,实现了“运煤不见煤”的零污染、低排放;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管控,在节省人力的同时大大提高安全性。
事实上,面对“最后一公里”的铁路货运难题,管道运输不仅为“门到门”运输提供了可选方案,还可成为矿区固体废弃物、充填材料的运输载体。期待这条中国造输煤管道不断优化终端工艺,满足更多用户需求。
(编辑:逍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