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百科今天分享电力需求在多大程度上是可预测的?,大家是否对电力需求在多大程度上是可预测的?感兴趣呢。
对于未来,我们需要保持足够的谦卑――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在政策与规划层面,更显性地考虑不确定性以及如何“稳健”地应对,应该代替所谓的“准确把握需求”。
在过去的电力规划以及政府文件中,“准确把握电力需求”的提法不一而足,比如2012年《迎峰度夏》通知,2016年发改运行[2016]413号文件,发改运行〔2018〕855号文件都提及,要准确把握电力需求形势。这种提法存在何种程度上的意义?办得到吗?本期专栏我们将特别讨论这个问题。
经济能源系统是开放的巨系统,不同于边界明确的物理实验室系统
通常来讲,一个系统要变得可预测,是具有苛刻条件的:系统是可观测的,可以收集足够多与准确的数据;系统的结构是不随时间而改变的;不存在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比如石油危机、美国911)或者技术变化。
能源与经济系统随时都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与技术变化,以及黑天鹅事件。这些都将明显改变过去的轨迹。因此,无论是能源系统还是经济系统,不具有可预测性,而具有可塑造性,是受到人的行为等因素影响的。这一点在长期尤其是这样。
一个系统的结构变化可能是很缓慢的,但是长期的积累就会变得很显著。比如过去,可能的经济增长与煤炭的消费几乎是线性关系,但是对那些已经处于油气时代的国家,这一点显然不适用。
过去的预测记录――运气不佳
因此,预测是否准确,不是一个方法论好坏、是否运用得当、参数是否选取合理(这个只有事后才知道)就可以充分决定的问题。它在更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现实中的惯性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维持,那些忽略的关键因素以及边界外的因素是否保持基本的稳定,以及预测者的运气如何――不要遇到黑天鹅事件。
从过去的实践来看,大部分人的运气是不佳的。以官方发布的电力五年规划为例,孙寿广等人曾做过一个很好的回顾。他们的统计汇总显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体量很大,年度电力需求增长,其本来就在一个比较窄的可能区间上(起码过去不可能高于20%,也不可能低于-5%),其预测偏差都少则0.3个百分点,多则6个百分点。请注意:是百分点,而不是百分比。如果按百分比算误差,6个百分点的误差接近100%。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近些年均会发布过去一年的电力回顾以及新一年的电力展望。卓尔德中心对这些展望以及实际的电力增长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可以看出,仅仅是1年的提前量,其预期与实际的差别也可以用“巨大”来形容。
国际机构的运气也不行――概莫能外
当然,这不是我国能源工作者的问题,而是世界各国各机构普遍存在的现象。如图1所示,国际能源署在10年周期以上的光伏预测结果偏差过大引来NGO组织的苛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