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百科今天分享绿会拟助共享单车回收利用"可持续"的共享单车,应坚守初衷,大家是否对绿会拟助共享单车回收利用"可持续"的共享单车,应坚守初衷感兴趣呢。
近日,中国绿发会收到位于非洲的某捷克公益机构来信。在信中,该公益机构表示,愿意进口国内大量报废的共享单车。
“按照常理,应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可是,为何反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非洲机构,先于国内机构,想到回收利用报废的共享单车?无论是从接触渠道,还是从成本,抑或是从可行性角度来看,这都令人费解。”
(废弃的共享单车 来源:网络)
大量的共享单车报废、闲置路旁,这已是一不争事实。笔者曾有一年时间,借助共享单车通勤。典型情况是,路边有大量的单车供笔者选择。可事实上,挑到一辆“可骑的”单车,并不容易。也许是刹车坏了,也许是座垫坏了,抑或是拖链了,也可能是车轮坏了,原因千奇百怪、无奇不有。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一次挑选经历是,某天早晨,笔者首先用了15分钟时间,在自家小区楼下挑车,未果。于是,笔者不得不选择步行,计划沿途挑选一辆单车。可30分钟过后,笔者依旧在步行。
笔者不禁感到疑惑:假设,公众对共享单车的需求保持不变。在已有流通单车报废的前提下,为了实现供需平衡,必然需要制造崭新的单车、供公众使用。于是,报废单车不被回收利用,新单车不断被生产制造。如此恶性循坏,岂不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即使仅比较运输费用这一维度,国内厂家回收利用共享单车的成本,也远低于国外厂家的回收利用成本。经济学理论的许多生产模型,都以“理性思维”为前提。用之于共享单车,这种“理性思维”可理解为:假设某企业需生产数量为1000的共享单车,直接使用原材料会产生总成本300元(假设数字),回收报废单车、再利用回收材料生产(或改造)会产生总成本100元(假设数字)。假设每辆单车的利润为1元,简单运算,不难得出,每辆新单车,其回收生产的利润,会比直接生产的利润,高出约29%。为什么,“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企业,不选择回收利用报废单车?难道,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在当代,已不再适用?
(废弃的共享单车,摄影/Linda)
其实,企业回收生产单车,能取得的收益,远不限于此。自从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绿色生产与消费理念,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个领域,都被积极倡导、普及。在企业形象(或品牌)也被视为无形资产的现代经济体系中,“绿色”品牌不失为企业的又一利润源泉。笔者再次感到疑惑,何乐而不为?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资源浪费、回收配置薄弱等问题,不仅限于共享单车。塑料制品行业,类似问题,同样泛滥成灾。绿会早先统计:“2016年,全球一共卖出了超过4800亿个塑料饮料瓶。2018年,每分钟,全球就卖出约100万个塑料瓶;这一数量,到2021年还将增长20%。”塑料制品,是可以被回收的。笔者在英国留学期间,就注意到当地“塑料回收”意识的普及。似乎,不将用过的塑料,洗净、放入回收箱,是一种十分没有教养的行为。再实际些,流入环境、陆地、海洋体系的一次性塑料,最终会通过食物、水等渠道,被人类消费,威胁人类健康。
上周四,由罗马俱乐部与世界艺术与科学学院共同组织的“新文明大会”,围绕人类未来发展模式的“范式转变”,就可能帮助人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展开深入探讨、辨析。作为罗马俱乐部执委成员之一,绿会秘书长周晋峰博士认为,对中国来说,生态文明,就是新文明。生态文明所提倡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如果能在实际生产、生活领域与最新科技、科研成果有机统一,那么,经济发展就可从粗放增长变为集约增长,生产过程中的能耗、资料消耗可大幅降低,生活垃圾减少,可回收利用率提高,自然资源得以节约、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人类幸福指数提高,人类后代享有同等环境、资源、生态系统权益…
(共享单车2017的风雨沉浮与出局 来源:网络)
每一辆废弃单车背后,都是巨大的环境代价。把资源从地下挖出来,使用电和媒等能源加工,又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组装、运输,最后还没有使用多久就大批大批的沦落到垃圾山的地步。地球生态已经越来越不堪重负,地球生态系统每年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都早早被提前耗尽,生态超载日越来越提前。
事实上,2017年3月,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和天津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牵头编制共享自行车团体标准时,中国绿发会就强烈反对,发函要求删除有关“共享自行车一般连续使用三年即强制报废以及报废车辆不允许进行拼装、修理后再投入市场”的条款。有关详情参见新华网报道:《共享单车“三年强制报废”引争议 环保组织建议鼓励企业承担环保责任》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良性、可持续循环。资源的终点与宿命,不应该是垃圾堆。绿会认为,应该推动把回收报废的共享单车重新利用,使物尽其用,从消费端上循环利用起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污染。
(编辑:Wendy)